左翊颃:寻找灵魂

“要是一个人想使自己的生活充实,而不是把自己交给有若浮云一般的东西,不是迫不及待地让自己为过眼云烟般的幻想所惑。也就是说,既不使自己的生活百无聊赖,又不无谓奔忙,那么,就必得要有某种更高的东西存在。”在左翊颃生活的高处,安放着的是一门古老而深邃的学科——哲学。

左翊颃即将前往英语世界最为古老的大学之一、拥有611年历史的圣安德鲁斯大学,学习其英国顶尖的哲学专业。而在领科,她遵循内心的热爱,同样收获了一段丰饶的精神之旅。

“Philosophy of Mind”

G1年级时,左翊颃参加了领科神经科学社。在一次解剖活动中,当她的手触摸到猪脑组织的瞬间,纷繁的联想涌入了她的大脑:为什么如此小又如此柔软的东西,能够孕育斑斓浩瀚的意识?

成长在一个人文氛围浓郁的家庭里,思考对于左翊颃而言就像呼吸一样自然而必要。这次超离现实的体验为她开启了一个新世界。通过学校的学科基础知识建构(background knowledge building)项目,她为这些思绪找到了名字——Philosophy of Mind,心灵哲学。它探讨意识、思维、感知以及与之相关的主题,试图理解意识和心智的本质,以及它们与身体、世界以及其他心灵的关系。这成为了她目前最感兴趣的研究方向。

尽管对于生物、心理学与神经科学均有涉猎,哲学对人类的精神世界直接的关怀吸引了左翊颃。“我想与正在发生的事保持接触,但我不想依赖表象来认识问题。”这让她对社会论题保持了一份独特的敏锐。当AI的进化让思考似乎不独属于人类,她同样看到了AI为意识研究带来的新视角。广泛地阅览,通过网站与论坛了解来自不同文化的想法,让她的世界生机勃勃。

选择这样一门并不大众的学科让左翊颃常常经历“哲学有什么用?”的质疑,但她对哲学的热爱从没被动摇。“无论选择什么都必然会经历艰难与痛苦,但哲学是一门能让我对它们甘之如饴的专业。”

“兴趣与努力”

“并不是一个有天赋的学生,但用兴趣与努力弥补了不足。”左翊颃这样评价自己。热忱、探索欲与学习方法的结合,让她收获了来自世界名校的认可。

用外语来学习一门与表达紧密关联的学科让许多人望而却步,但左翊颃用“不懂就学”的态度处之泰然,并没有让任何挫败拖延她的脚步。在课堂上需要掌握的知识外,左翊颃会主动阅读现当代的经典著作,积累内化大家们传达自我的方式。面对大量需要记诵的知识点,她会跟随软件规划的记忆方法复习,让效率最大化,留出更多接触新事物的时间。

左翊颃的记忆规划页面

作为高中后才接触国际化教育的学生,左翊颃同样欣喜于她的自我能与学习环境和谐相处。“我们拥有很高的自由度,在考试中,我所使用的论据也不必局限于课本内的知识。”写作量极大的历史课程是观点输出能力的锻炼;在IPQ项目中,她以色彩作为切入点,探究意识的本质……在领科的自主学习氛围中,左翊颃根据自己的节奏来完成作业,并真正让它们成为提升自我的契机

多阅读,发掘新的东西。这是左翊颃对自己的期许,她期待在圣安德鲁斯大学能看得见大海的哲学教室里解剖世界的灵魂。

学生寄语

左翊颃的阅读书目

感谢各位老师的悉心教导和认可, 尤其是我的哲学老师申变, 历史老师John Schwager, 和生物老师Sam, Ashely, Vincent 和文博。各位老师的课程是我高中学习最开心也最有热情的时候, 也是我在繁重的学习生活里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

最后, 祝愿各位同学也都能有勇气选择自己真正热爱的领域, 探索自己为之热忱的学科, 能够不被对未知的担忧所裹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