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科Mathmo程昱顺:去剑桥发现数学的韵律

在《一个数学家的辩白》中,G.H.哈代这样描述数学家们的工作:“数学家就像画家或诗人一样,是模式的创造者。真正的数学是永恒的,因为它可以在几千年后继续给成千上万的人带来强烈的情感满足。”今年九月,程昱顺将来到牛顿、哈代、拉马努金等数学明星们工作、生活的地方——剑桥大学,学习数学与物理专业,加入永恒追寻者的行列。

“From nothing to everything.” 对于程昱顺而言,这不仅是数学的魅力所在,更是对领科时光的总结。让我们跟随他的回忆,看他如何用数字、符号与程序,为高中的学习生活涂上自己的色彩。

“神奇而亲切的世界”

程昱顺的笔记

提起数学,兴趣的火光总会点亮程昱顺的眼睛。

对他来说,即使是书本上最基础的知识,也潜藏着令人兴奋的智力体验。只要运用在课堂上学到的公式,就能够轻松地计算出点到直线以及平面的距离,但更进一步的思考为程昱顺带来一段印象深刻的体验:他从两个公式中看出点乘和叉乘的关联,将它们推广,得到外积,然后再将外积应用于麦克斯韦方程组,发现电磁场可以被一个外积表示……

正如贝多芬晚期的作品为他的大脑注入纷繁的想法,数学让程昱顺进入一个神奇而亲切的世界:在这里,来自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们使用着相同的语言,不同的文化异口同声着优雅的结论

看见一颗珍珠,拾起一串项链,这种和谐的普适性永远让程昱顺心潮澎湃,也成为了他选择剑桥数学与物理专业的因素之一。AS年级,程昱顺提前参加剑桥大学的入学笔试,在各个环节均获得了最高评级S。他在面试中同样发挥出色,回答出了每个问题,展现了强劲的解题技巧与思维能力。

在数学之外,程昱顺热爱浪漫时期的古典音乐,欣赏作曲家们在规则之弦上演奏创造力的音符。相信他同样能在数字与符号中与缪斯共舞,将人类的智慧演奏成跨越时空的乐章。

程昱顺的个人网站:https://chengyushun.github.io

“自下而上”

信息老师为程昱顺制作的Git讲座海报,相信每位领科人都在校园中见过它

在学习AP课程半年后,程昱顺来到领科,成为一名A Level学生。“不同于之前跟随老师的兴趣和研究方向,在这里,无论是学习还是活动都是自下而上的。学生有很强的自发性,也有自己做决定的空间。”

领科老师们丰富的备考经验、对课本深入浅出的讲解与引申使程昱顺稳固地掌握了课内知识点,而在学术兴趣的领域,同学们是他最好的同行者。作为计算机社(Web Club)的社长之一,程昱顺每周与社员们相聚,一起探讨过去一周中遇到的网络技术问题。在物理社,他也收获颇丰,在与其他成员们的交流中共同打磨世界名校所重视的素养:物理社的朱江同学获得了剑桥物理专业的录取,周汉元同学获得了牛津物理专业的录取。

可由笔记自动生成 Anki 卡片,可以用以辅助背诵

在日常学习中,程序是程昱顺的好帮手,让他得以更高效的方式习得新知识。在“自给自足”——用编程便捷自己的学习生活的同时,他也不吝用这件工具帮助身边的人。在信息老师的帮助下,他讲解Git的使用方法,为准备ACSL竞赛的同学培训Lisp语言。尽管并不将计算机作为未来的事业,程昱顺愿意成为技术润泽生活的一个环节,用自己的方式带来积极的影响,为领科校园,更为校园外更大的世界。

学生寄语

程昱顺为同学们讲解Git的使用方法

回首在领科的两年时光,我想感谢与我朝夕相处的同学和老师。谢谢为我写推荐信的 Summer Gao 老师,在她的课上我和同学们一起用实验的方法探究了一个有争议的光学问题。感谢学校的升学指导老师们,特别感谢陈钊老师为我的申请季提供了许多帮助与支持。感谢为我辅导物理竞赛的张跃老师。感谢我的物理老师 Cindy Huang,她的教学对我的物理成绩有很大帮助。谢谢我的班主任 Susie Xu 老师。感谢教过我的计算机老师们,他们给了我以及其他学计算机的同学们足够的发展空间。谢谢教过我的数学老师们,特别感谢岳巍老师,为我提供了一些升学建议,我们也一起讨论了许多数学问题。谢谢为我辅导 STEP 的 Craig Blouin 老师。感谢朱尊韬、吴子谦以及 Web Club 的各位社员和前社员们,他们把我带进了网络技术的大门。感谢物理社的各位同学以及经常和我一起讨论问题的 Donnie,他们让我对物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对于将要进入申请季或是申请结果不甚理想的同学们,如果陷入对未来的焦虑或产生自我怀疑,我想把我的计算机老师 Lucy Yu 的一句话送给你:“做事不要考虑结果,只做好当下。”对未来的担忧终究只是一个虚无飘渺想法罢了,不要让自己被一个想法定义。你可以试着把注意力放到周围变化的事物上,比如窗外随风飘动的树叶、追逐灯光的飞虫或自己的呼吸,然后默默地成为一个旁观者,观察自己脑中的想法,看看你的情绪是由你当下看到的世界产生的,还是由你的想法产生的。